對很多孕婦來說,「泰諾」(Tylenol)可能是藥箱裏最熟悉的止痛藥。不過,美國政府在9月22日丟下一顆震撼彈:它的主要成份——撲熱息痛(acetaminophen)可能與自閉症有關。
美國衛生部長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和多位官員強調,孕婦除非有嚴重發燒,否則不建議使用。FDA局長馬蒂·馬卡里博士更直白地說:「有些數據,已經讓我們無法忽視。」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心驚?因為撲熱息痛幾乎無所不在,不只泰諾,許多仿製藥裏也有。估計約六成的孕婦都曾使用過。
科學證據:正反觀點大對決
到底孕婦使用撲熱息痛有沒有危險?目前科學界分成兩派。
支持風險的證據:
2019年,波士頓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臍帶血中的撲熱息痛暴露,與孩子後續出現自閉症或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的風險有關。
2025年8月的一份系統性回顧,檢視了46項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品質越高,越可能發現撲熱息痛暴露與自閉症、多動症的關聯。
質疑風險的證據:
2024年一項涵蓋近250萬名兒童的瑞典研究,卻沒有找到明顯關聯。
母胎醫學學會主席辛杜·史瑞尼瓦斯博士也強調,目前科學證據不足,仍維持「撲熱息痛對孕婦緩解疼痛與退燒是安全的」建議。
藥廠反擊:
泰諾的製造商肯維爾(Kenvue)自然不會坐視不管。發言人告訴《大紀元時報》:「超過十年的嚴格研究,得到領先的醫學專家和全球健康監管機構的支持,確認沒有可信的證據將撲熱息痛與自閉症聯繫在一起。我們相信獨立且可靠的科學研究顯示使用撲熱息痛不會導致自閉症。我們強烈反對任何相反的建議,並對這可能給準媽媽帶來的健康風險深表憂慮。」
自閉症率為何大幅上升?數據背後的警訊
自閉症的典型特徵之一,是溝通困難、難以維持眼神接觸。根據2018年的一份數據回顧,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幾乎不說話,或語言能力非常有限。
更令人關注的是,自閉症在美國的發生率幾十年來節節攀升。美國疾控中心(CDC)統計,2022年每31名8歲兒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閉症;而在2002年,這個數字是每150人中才有1人。短短20年間,比例大幅增加。
特朗普總統在9月22日的發言中提到,過去的數據比率低得多,如今的驟增「讓人不得不懷疑,這背後一定有人為因素」。
甘迺迪也在今年4月指出,雖然遺傳可能是部份案例的原因,但這樣急速的上升「意味著你需要一種環境毒素」來解釋。
不過,也有團體提出不同看法。例如美國自閉症協會(Autism Society of America)認為,數據增加可能與診斷標準更新、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提高有關。換句話說,有些孩子在過去可能「沒被診斷出來」,如今則被納入統計。
疫苗仍是爭議焦點?政府將展開新研究
疫苗是否與自閉症有關,長年來都是爭議焦點。甘迺迪過去曾公開表示疫苗可能引發自閉症。雖然官員在這次記者會上沒有直接把疫苗列為原因,但也沒有完全排除。
「自閉症是一種病因複雜的障礙。」甘迺迪說,「我們正繼續調查各種可能的病因,沒有禁忌的領域。我們正在密切檢查的一個領域是總統提到的疫苗。大約40%至70%的自閉症兒童的母親相信她們的孩子因疫苗而受損。特朗普總統認為,我們應該傾聽這些母親,而不是對她們進行欺騙和邊緣化。」
特朗普也補充,他支持讓疫苗接種的間隔比官方建議的更長:「他們向那些美麗的小嬰兒身體中注入了太多東西。」
CDC則在本月宣布,將撥款給一個機構,專門研究「疫苗接種與自閉症流行率之間的關聯」。也就是說,這個話題未來還會有更多數據。
自閉症新希望?「亞葉酸」療法獲肯定
除了風險警告,官員也帶來了一個新希望:名叫「亞葉酸」(leucovorin)的藥物,可能幫助治療自閉症。
亞葉酸目前主要用於治療大腸癌等疾病。它與常見的葉酸(維他命B9)屬於不同形式,存在於菠菜、堅果等食物中。但研究人員發現,有些自閉症患者體內會出現「葉酸受體自抗體」,讓葉酸無法順利進入大腦。而亞葉酸能繞過這道阻礙,直接進入大腦發揮作用。
費城整合精神病學會主席大衛·丹尼什博士(Dr. David Danish)解釋:「亞葉酸繞過了這個阻塞的受體,它可以進入大腦並已經是可用的形式。」
數個隨機、安慰劑對照的試驗顯示,亞葉酸確實能改善部份自閉症症狀。2016年一項美國臨床試驗發現,參與者的語言溝通能力有所提升。參與研究的理查德·E·弗賴伊博士(Dr. Richard E. Frye)表示:「我認為這是向前邁進的一大步,能幫助許多自閉症兒童並提升他們的功能能力。特別具有突破性的是,許多人認為自閉症無法從核心病因著手治療,而這種方法則修復了核心的生物缺陷,因此可能改變疾病本身。」
FDA官員表示,正與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合作,準備更新亞葉酸藥物「維康洛林」(Wellcovorin)的標籤。馬卡里博士樂觀地說:「我的看法是,數十萬的孩子將從中獲益。」
給孕婦的建議:如何安全用藥?
最後,還是回到孕婦們最關心的問題:到底能不能吃泰諾?
馬卡里博士在給醫生的通知中強調:「證據顯示孕婦使用撲熱息痛可能與增加神經病變如自閉症和ADHD的風險相關。」換句話說,不是說「一定會」,而是「風險可能比我們原本想的要高」。
因此,他建議:醫生在孕期應儘量減少開立撲熱息痛,尤其是針對一些小毛病或低燒,不要隨便使用。但如果孕婦出現高燒,撲熱息痛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非處方選擇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衡量「退燒的重要性」和「藥物風險」後,再做出判斷。
目前FDA也正在修改撲熱息痛的藥品標籤,未來可能會直接在說明書上寫明和自閉症風險相關的警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