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出版社寄來的《明潭財經短評集》這本書,是作者贈送的。今年80歲高齡的陳木在(號明潭)先生將其在1979到1997年18年間在《自立晚報》的「社論」(400餘篇)和「財經隨筆」(38篇)精選出132篇,粗分為「總體經濟」、「外匯」、「貨幣金融政策與自由化」、「金融監督管理與法規」、「銀行保險與證券」、「財政收支」、「內政」,以及「基層金融」等八大類主題,另有8篇屬於他個人有關報道,結集成為這本書。

獨立言論真心話結集

這些短評以每篇500餘字居多,其它則介於1000至1500字之間,言簡意賅極易閱讀。如作者所言,《自立晚報》在台灣戒嚴時期就揭櫫「無黨無派,獨立言論」,其報道和言論相當程度表達當時輿論的良知與良心。作者說他這些文章都不是在辦公室寫的,而是在家晚餐後提筆,有時構思到深夜,或是清晨起來寫的。他強調說他一再闡述他一輩子拳拳服膺的重要原則,特別是闡述他在金融監督管理政策方面與金融機構經營上的想法與堅持。他覺得這些文章的見解或許有些對當時的政府決策或社會想法產生影響,40多年後的今日,許多理念或想法或許仍有參考價值,至少可以作為歷史留下一些見證,就將它們整理成書出版。如作者所言,這些短評雖然簡短,但都不做無病呻吟,對主題均切題指出癥結及針砭是非得失並提出解決之道。

我們知道,蕞爾小島、世界孤兒的台灣,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由「台灣經濟奇蹟」「亞洲四小龍」等等美譽可知端倪。而台灣經濟之得以有傲人的發展,1950年代採取的「第一次經濟自由化」,在尹仲容主導發動一系列外匯貿易改革最為關鍵。尹先生之所以發動「經濟自由化」大改革,係接受劉大中、蔣碩傑、邢慕寰等院士建言,特別是蔣先生在1952年初見尹先生時,留下的那本由英國經濟學家米德(James Meade,1907〜1995,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作的《計劃與價格機能》(Planning and the Price Mechanism)扮演重要角色,該書主要是講價格機能的功用主要在甚麼地方,可以如何省掉計劃者多少的事情,如何解決多少的麻煩。蔣先生給尹先生這本書時,就告訴他:「米德這個人你可不能等閒看他,以為他只是個書獃子,只是大學裏的Arm-Chair Economist(光會空想的經濟學家)。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的經濟政策都由戰時內閣制定,他身為內閣經濟處副處長,戰後升為處長,管的事很多,經驗很豐富,看這本書你可以得到他真正的經驗之談。」尹先生在兩周內就讀完且吸收領會,立即抓住價格機能的重點,更將該書轉給當時他所在的工業委員會各處主管參考。1954年尹仲容親自寫信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借將,讓蔣碩傑與劉大中來台,就經濟政策提出建言,即刻進行「第一次經濟自由化運動」,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

經濟自由化成就台灣經濟奇蹟

蔣碩傑將台灣經濟起飛經驗,在1983年寫成〈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Economic Take-off of Taiwan:Less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文,在該年四月於墨西哥市舉行的「世界經濟增長會議」中發表,該文指出台灣在1963年已達「經濟起飛點」,之後即自力成長。而香港、新加坡、韓國也倣傚台灣經濟自由化,因而「亞洲四小龍」聲名鵲起。

不過,尹先生在1963年1月就去世了,之後台灣的經濟領導人,除了享受外貿改革對經濟增長的豐碩成果外,對其它原有違反自由經濟政策的管制保護措施,以後二十餘年幾乎原封不動。(邢慕寰院士評語)在1960-70年之間,邢院士說他在兩三個重要場合,提出外匯貿易進一步改革的建議,只引起一位少年得志金融官員無禮指責,(「外國人都稱讚台灣外匯管理如何優越,而你獨唱反調」),以及一位老成持重的經濟首長的強力辯護(「我們的經濟對手(指南韓)實在太強了,如果我們對台灣企業不加保護,台灣經濟發展絕對沒有前途」),其他官員都不表示意見,邢院士說「他們心裏面想法可想而知」。

台灣經濟自由化停滯

1974-78年間,中研院經濟院士們向政府提出三次建議儘速實行經濟自由化的報告,但是政府當局對這些院士僅表示外表的禮貌,而對他們的建議則不加重視。真正有效發生作用的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要台灣放鬆外匯管制和台幣升值,台灣就照做,美國要台灣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台灣也照做。而苦口婆心的台灣經濟學家以前與新近所做的類似建議,政府當局卻都當作耳邊風。

當1980年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立,邀請蔣碩傑院士當院長,對當局私下提出的自由化建議也似乎都無疾而終,於是蔣院士乃具名公開投書媒體,在1981年3月5日於《中央日報》發表〈穩定中求成長的經濟政策〉一文,促發了長達兩年的所謂「蔣(碩傑)王(作榮)論戰」,全台灣的學者、官員、企業家與媒體都參與其中。由蔣院士表示「孤寂」可以得知,認同他的「經濟自由化」主張者少之又少。不過,該場論戰也使台灣出現大批的對經濟政策評論者,陳木在就是其中一位。當時他已進入公務部門就職,只能隱名寫報紙社論或匿名發表。

值得參讀的篇章

由本書第一篇文章〈海耶克的妙喻〉和最後一篇〈貨幣法則〉就可得知陳先生是尊崇海耶克(F.A.Hayek,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弗利曼(M.Friedman,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學說主張的,而前者是奧國學派大師,後者是芝加哥學派領銜者,都主張對政府掌控貨幣必需嚴格監督,以免通貨膨脹、五鬼搬運、金蟬脫殼等可怕的事件出現。這也當然可看出陳先生較認同蔣碩傑的說法,並不屬於「社論派」,而在本書的各篇社論文章中都清楚表明了。

值得強調的是,作者一直在財政金融公部門任職,由台北市銀行經濟研究室主任、徵信室主任,到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司長,再到財政部金融局局長,又升為財政部常務次長,之後又任多家銀行董事長,對於貨幣金融、銀行保險證券等等實務知之甚稔,對於問題和改革及自由化政策的施行,也當然言之有物,不會空談,所以本書各篇文章很值得參讀!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