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將至,不少市民會佩戴俗稱「大眼仔」的裝飾性隱形眼鏡,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協會)指出,若經非正規渠道購買「水貨」隱形眼鏡或未經安全驗配,可能導致眼部受損,嚴重者須做手術並留下永久後遺症。協會同時就消費者醫療器械監管提出六大建議,呼籲政府在2026年提交的醫療器械立法方案中納入相關規管措施。

協會早前進行全球監管對比研究,並以電話訪問1,008名市民。研究發現,香港是少數仍未建立醫療器械專門立法的發達經濟體。

調查結果顯示,81.7%受訪者認為「水貨」醫療器械不安全,但只有25.7%受訪者自認能分辨「水貨」產品。被問到是否應為所有消費者醫療器械設立強制註冊,40.9%表示認同或非常認同。至於是否應禁止網絡平台及實體店銷售未註冊產品,受訪者意見分歧——偶爾自行購買者有54.8%支持禁售,經常自行購買者僅23.7%支持。

協會稱,大陸、新加坡、澳洲、美國、英國及部份東南亞地區建立健全的醫療器械監管制度及法律,涵蓋對消費者醫療器械的規管。新加坡、美國、澳洲及馬來西亞均設立了隱形眼鏡的處方要求。協會建議香港在立法時參考各地做法。

嚴重個案永久視力受損

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在記者會指出,隱形眼鏡直接接觸角膜,屬醫療器械,未經正確驗配或使用不當可引致角膜刮傷、細菌性感染及視力受損。他分享,每年接獲約5至10宗因不當使用隱形眼鏡求診的個案,有嚴重個案涉及一名年輕患者,其眼球受感染,導致三至四成視力永久受損。湯文傑提醒市民,即使佩戴數小時亦可能對眼睛構成重大影響,每年約有1至2宗需接受角膜移植的嚴重情況。

湯文傑說,臨近萬聖節,不少市民會佩戴彩色或裝飾性隱形眼鏡作造型用途,但市民應避免在網上購買不明來歷的產品。他解釋,並非所有人士的眼睛狀態適合佩戴隱形眼鏡,無論是矯視抑或裝飾性隱形眼鏡,都應尋求註冊視光師或眼科醫生驗配。即使不當佩戴隱形眼鏡一次,都有機會導致不可逆轉的眼部損傷。市民若佩戴後眼睛感到不適,應儘快求助眼科醫生,避免因情況惡化令眼角膜受損留疤,嚴重或需要做手術或留有後遺症。

協會亦提醒,購買隱形眼鏡時應留意包裝盒上是否有正貨條碼或標籤,並檢查相關標籤有否損毀。

針對目前監管缺口,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議,主要內容包括: 將現行自願性醫療器械行政管理制度(MDACS)改為強制性註冊,要求在港銷售的消費者醫療器械須註冊並配備合規標籤。要求進口商、分銷商及批發商在港供應前完成註冊,並禁止未註冊者銷售。以及限制網絡銷售權限,只允許已註冊商家在平台販售,並要求平台履行責任,核實所有售賣消費者醫療器械的入駐商家都已根據MDACS 完成註冊。

與此同時,為高風險醫療器械(包括所有隱形眼鏡)設處方要求,消費者購買前須出示有效處方。又建議授權衞生署定期監察網購平台與實體店,對違規銷售轉介執法機關處理。衞生署與海關建立聯合審查機制,系統化審核進口醫療器械文件,確保入境前已完成註冊程序。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於2026年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向立法會提交針對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協會表示希望政府在立法過程中參考國際做法,完善本地法規以保障消費者健康。@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