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分析機構的估算,台積電工程師接受不記名訪談估算透露台積電的稀土材料庫存普遍僅能維持約30天。這一數據在多個媒體報道中被提及,尤其是在中國2025年10月加碼稀土出口管制後顯得尤為突出。新一輪管制措施不僅針對稀土原料,還擴展至含有中國成份或技術的產品,並引入「0.1%稀土條款」(即產品中中國稀土價值佔比達0.1%以上需中國審批),對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廠的供應鏈構成直接威脅,也成為當前半導體產業面臨危機的警號。
稀土的關鍵角色
稀土元素(如鈰、釔、釤、釓)在半導體製造中扮演關鍵角色,被業界稱為「工業維他命」。它們應用於晶圓CMP研磨劑、高純度摻雜材料、雷射添加劑、封裝陶瓷和設備磁體等環節。台積電先進製程(如5納米以下)高度依賴這些材料,中國供應佔台灣稀土進口總量的85%以上。雖然稀土在產品中的用量僅約0.1%,但由於目前缺乏有效替代品,短缺可能導致良率下降和產能受限。
2025年10月9日,中國(中共)宣布實施「史上最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預計於12月1日生效,涵蓋原料、技術和下游產品。此舉引發全球市場恐慌性搶購,費城半導體指數隨之下跌6.32%,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下跌6.41%。雖然部份報道指出,台積電已預拉物料,總庫存可能支撐2至3個月,甚至關鍵耗材可達4至6個月,但針對稀土特定材料的庫存估計仍僅為30天,凸顯短期補充的難度。
深層根源:環境與地緣代價
這一危機的背後,不僅涉及供應鏈斷裂,更深層次反映了專制政權下黨國一體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粗放開採帶來的環境與人道代價。2025年10月23日凌晨1:14 PDT,矽谷的天際線下,這一現實引發廣泛關注。世界在全球化中看似平坦,卻因稀土爭奪而顯露尖銳矛盾。
在中共推動「偉大復興」的政策框架下,專制政權下黨國一體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大力發展稀土產業。中國稀土集團和北方稀土等國有企業成為核心執行者,通過大規模開採支撐全球供應鏈,卻也帶來嚴重的生態與社會後果。
中國(中共)官方媒體宣稱,稀土是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資源。作為矽谷通訊網絡電子工程師主管,筆者深知稀土在台積電晶片製程中的重要性,但同時目睹其開採過程對環境的破壞。珠江、長江流域及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地區的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影響,長期污染問題威脅當地與下游居民。
粗放式採集:禍及子孫的毒地遺產
江西稀土礦場的粗放式開採依賴硫酸銨、氫氧化鈉等化學藥劑,導致土壤和地下水脈遭受污染。《揚子晚報》
2006年報道指出,放射性毒水以每年300米速度向黃河滲透;BBC與中國網2025年6月20日披露,包頭白雲鄂博由北方稀土管理的11公里尾礦池——一座1950年代建的人造儲存池,內含放射性鈾和釷的灰色黏土污泥,持續侵蝕地下水,對黃河水源構成長期威脅。克林格教授研究顯示,2010年前當地村民因水中氟化物含量過高出現骨骼與關節畸形,甚至急性砷中毒,儘管後來被遷離,環境損害已難以逆轉。
哈佛大學2021年報告進一步揭示:每生產1噸稀土,產生75噸廢水、12,000噸有害氣體、1噸放射性廢料,總計2000噸有毒廢料,超出BBC報道的每噸2000公噸估計。重金屬(如鈾、釷)鎖住土壤營養,導致退化無可逆轉;地下水污染半衰期長達數世紀。作為駐美中國僑民家長,筆者關注加州過濾水源的穩定,卻不禁憂慮中國後代將面臨飲用受污染水源、耕種無收的困境。
礦工的殞地悲歌:職業病的沉重負擔
作為工程師,筆者熟知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卻見證稀土礦工在極差條件下工作。中國稀土集團和北方稀土僱用的農村臨時工僅配備簡陋防塵服(若有),暴露於粉塵和化學藥劑中。
2025年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僅40%礦工獲得基本安全裝備,長期暴露導致矽肺病、皮膚病、肝腎損傷,甚至癌症。
2024年研究表明,中國稀土勞工呼吸系統疾病上升30%,許多人四十歲即出現類似七旬老者的咳嗽症狀,五十歲需依賴輪椅,工資難以支付醫療費用,礦難頻發奪走生命。他們以健康換取稀土,支撐台積電生產,卻未獲應有關注。
「不惜一切代價」的殞地代價
「偉大復興」背後的代價顯而易見。作為美股投資專家,筆者觀察到中國稀土集團和北方稀土試圖控制環境影響,同時拓展海外採礦業務,導致稀土價格波動,台積電ADR下跌即為例證。
美國自2022年起加速國內生產(如Mountain Pass礦),但受環保法規限制,進口依賴仍未消除。綠色技術需求(如電動車)推高開採,馬來西亞2025年毒尾礦問題凸顯類似風險。
國際關係觀察家指出,這是一場地緣政治博弈:專制政權通過稀土管制施壓台積電,美國尋求供應鏈自主,卻均以環境為代價。
科學家警告,缺乏有效解決方案,大自然和人類生活將面臨持續威脅。白雲鄂博當地農民適應「世界稀土之都」的現實,坦言:「老鼠還能生存,我們尚未全滅。」作為僑民家長,筆者思索,若子女詢問祖國復興的意義,當如何解釋這片毒地與病痛的真相。
多重視角的生存反思
在這場稀土爭奪中,中國稀土集團和北方稀土掌控市場定價。工程團隊憑藉稀土支撐台積電創新,投資組合獲利可觀,卻意識到財富建立於環境破壞之上。西方國家一面批評「環境掠奪」,一面依賴進口;國際關係中,制裁與合作並存。作為父親,筆者對子女說:「稀土或許是未來,但這未來可能充斥老鼠與毒地。」
殞地結局
2025年10月23日凌晨,矽谷窗外,礦坑、村莊、咳嗽礦工、毒化黃河的畫面浮現。復興號角響徹雲霄,腳下土地滿目瘡痍。或許未來某日,老鼠於白雲鄂博開啟「鼠類生存」,人類或許才會意識:「這是我們留給世界的教訓。」#
(編者註:作者是矽谷工程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