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隊約200萬軍隊曾先後入朝作戰,損失慘重後,對外僅敢號稱與30萬美軍和聯合國軍打成平手,對內則謊稱勝利。中共軍隊從一開始狂妄的突然襲擊,到最後被釘死在三八線,被一次次打懵,簡單還原韓戰的這些戰役如今仍有現實意義。

接上篇:中共軍隊在朝鮮戰場如何被打懵(六)

沙里院戰役

1950年10月,隨著金川口袋戰役的結束,美軍第1騎兵師第7騎兵團第2營繼續向北進軍,10月15日佔領南川莊。

10月16日,美軍第1騎兵師第7騎兵團第3營經過激戰,佔領了平壤東南64公里的順安。

10月17,美軍第24師第21步兵團擊潰了朝鮮守軍,佔領了海州;第19步兵團向北進軍沙裏院(Sariwon)。英聯邦第27旅和其餘美軍部隊也跟進北上。

10月17日,美軍第1騎兵師第7騎兵團快速機動到沙裏院與平壤之間的主幹道,阻止朝鮮軍隊退守平壤。

當天,英聯邦第27旅向沙裏院正面推進,與美軍一同包圍了沙裏院。經過一晝夜戰鬥,英、美聯軍陣亡超過215人,佔領沙裏院,俘虜了超過3,700名朝鮮軍隊士兵,完成了第二場圍殲戰。

1950年10月19日,美軍進入平壤,與朝鮮軍隊展開巷戰。(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1950年10月19日,美軍進入平壤,與朝鮮軍隊展開巷戰。(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攻佔平壤

聯合國部隊佔據平壤南部的沙裏院後,平壤的門戶被打開。韓國軍隊快速迂迴至平壤北部,以切斷朝鮮軍隊從平壤向北逃亡的通道。

10月18日,美軍進攻平壤,韓國第1騎兵師也同時發起攻擊。美、韓部隊10月20日結束了巷戰,清剿了朝鮮軍隊,完全佔領平壤。

10月20日,美軍第187空降團戰鬥隊空降到平壤以北40公里的肅川和順川,以進一步切斷朝鮮軍隊的退路,並計劃解救美、韓戰俘。10月21日,該部隊從北向南推進,與朝鮮軍隊激戰,英聯邦第27旅支援美軍,前後夾擊朝鮮第239團,令其幾乎全軍覆沒。

不幸的是,美軍隨後在平民指引下,發現了多處美軍戰俘被屠殺的現場,其中一處大約有200名美軍戰俘被殺害。朝鮮軍隊在押送美軍戰俘向北逃跑的途中,有計劃地槍殺了美軍戰俘。經過搜索,一些倖存者被找到,他們描述曾被分成三組從火車上帶走,在等待拿晚餐時遭到屠殺。

美軍將前方補給點設在開城,每天約200輛貨車將補給向北運送,各處道路和橋樑在抓緊搶修。一座230米的大型浮橋被空運到韓國,架設於首爾的漢江之上,9月30日,已有3,034輛車輛通過該橋。10月7日,第二座橫跨漢江的大橋完工。一條10月完工的管道將航空汽油從仁川輸送到金浦機場。美軍工程兵在大量韓國勞工的協助下,全力修復向北的鐵路線。每天從釜山出發至少5趟列車,向北運送補給。

1950年10月20日,美軍在平壤北部的肅川和順川地區實施空降,以切斷朝鮮軍隊北逃的路線。當天,美軍奪佔朝鮮首都平壤。(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1950年10月20日,美軍在平壤北部的肅川和順川地區實施空降,以切斷朝鮮軍隊北逃的路線。當天,美軍奪佔朝鮮首都平壤。(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挺進鴨綠江

10月21日,金日成已逃至鴨綠江邊的新義州,後來又逃到滿浦鎮,在那一帶的山區準備進行遊擊戰,並隨時可以逃往中國東北。

10月22日,美軍從平壤向北進發,韓國第1師緊跟其後,途中解救了一些逃脫的美軍戰俘,也再次發現了一處美軍戰俘被集體槍殺的現場。

美國向清川江推進,韓國軍隊的另外2個師也加入了進攻。韓國第6師從軍隅裏向東北方向進軍,韓國第8師最先抵達清川江。

韓國軍隊在軍隅裏附近繳獲了兩列火車,裝載了8輛坦克和50車彈藥;隨後在熙川以南與朝鮮軍隊惡戰,10月23日晚進入熙川,再次繳獲了20輛T-34坦克。韓國軍隊遠遠領先其它聯合國部隊,直指鴨綠江畔。

麥克阿瑟在10月17日之前限制其它聯合國地面部隊繼續向北推進,但10月17日解除了限制。10月24日,聯合國軍主力渡過清川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此質疑,麥克阿瑟回覆表示,解除限制是出於軍事需求,韓國軍隊無法獨自應對局勢,並稱在威克島與總統杜魯門的會議上討論過相關問題。

清川江大致與鴨綠江平行,兩者相距約105公里,構成了朝鮮西北部邊境前的最後一道主要水障。綿延的山脈從鴨綠江一直延伸到清川江谷地,地形崎嶇險峻,朝鮮中部的長津湖和鴨綠江之間幾乎是人跡罕至的荒原,也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屏障。

韓國第6師沿清川江河谷快速前進,10月26日,其先頭部隊抵達鴨綠江邊,發現朝鮮軍隊正通過鴨綠江上的一座狹窄浮橋逃往中國境內,隨行的美軍軍官和韓國軍官立刻指揮架設機槍,阻止朝鮮軍隊上橋,但要求火力打擊不蔓延至對岸的中國境內。

10月25日,英聯邦第27旅渡過清川江後,向北川推進,在古津發現了一座混凝土橋,但中段已被朝鮮軍隊摧毀。英聯邦第27旅擊潰了對岸守衛的朝鮮軍隊,俘虜了350人。

韓國首都師從東線繼續向北進攻,該師先鋒騎兵團已經摩托化,並得到美軍的海、空支援。10月28日,該師騎兵團攻佔了朝鮮東北部的松津;另外2個團也深入朝鮮東北部的要點,朝鮮軍隊連續敗退。

1950年10月,聯合國軍全線越過三八線,10月20日攻佔平壤,繼續從多路向朝鮮北部進軍(藍色箭頭),韓國軍隊率先抵達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10月19日,中共軍隊開始秘密進入朝鮮(紅色箭頭),10月25日攻擊韓國軍隊。(美國空軍歷史研究局/大紀元製圖)
1950年10月,聯合國軍全線越過三八線,10月20日攻佔平壤,繼續從多路向朝鮮北部進軍(藍色箭頭),韓國軍隊率先抵達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10月19日,中共軍隊開始秘密進入朝鮮(紅色箭頭),10月25日攻擊韓國軍隊。(美國空軍歷史研究局/大紀元製圖)

中共軍隊直接入朝作戰

10月底,聯合國軍共關押了13.5萬名朝鮮軍隊戰俘,並向朝鮮北部推進,但西部和中東部戰線的聯合國軍之間有一大片山區相隔。

1950年6月底到10月底,朝鮮軍隊傷亡約20萬人,加上被俘虜的13.5萬人,總計損失約33.5萬人。此時,朝鮮半島上的聯合國軍作戰部隊共229,722人,包括美軍125,126人、韓國軍隊82,786人,還有後勤部隊119,559人、參戰空軍人員36,667名。

麥克阿瑟認為,應空襲靠近朝鮮的中國境內補給站,但杜魯門沒有批准,要求在中朝邊境保持謹慎。

10月19日,中共軍隊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入朝鮮。美國情報部門未能及早獲得相關訊息。

中韓軍隊正式交戰

1950年10月25日至29日,秘密進入朝鮮的中共第40軍在溫井(Onjong)地區對韓國第6師進行了一系列伏擊,被稱為溫井戰鬥,是韓戰期間中共軍隊和韓國軍隊的首次正式交戰。之前,以中共軍隊為班底的朝鮮軍隊進攻韓國,和韓國軍隊已屢次交戰。

1950年10月23日,韓國第6、第7和第8步兵師組成的第2軍經溫井村向鴨綠江方向進發。此處地形丘陵起伏,限制了部隊調動,也是伏擊的理想場所。

10月24日夜,中共第40軍第118師進入了溫井附近的伏擊陣地。

韓國6師10月24日攻下溫井後,其第7團從溫井向北轉向高張,第2團從溫井向西北推進至北鎮。聯合國軍司令部預計朝鮮軍隊已經潰敗,不會遭遇抵抗,韓國第7團沿途也未遭遇朝鮮軍隊,因此沒有意識到新的威脅。

10月25日,韓國第2團第3營在溫井以西13公里處遭到炮火攻擊,起初還以為是朝鮮小股部隊,但高地上的中共軍隊2個團向韓國部隊猛烈射擊。韓國第3營潰敗,約400人退回溫井。

韓國第2團立刻調動第2營支援,第1營也趕到溫井集結。前往支援的韓國第2營又被中共軍隊擊退,但俘獲了幾名中國戰俘,他們透露有近1萬人的中共軍隊在周圍埋伏。

10月26日凌晨 ,中共第40軍第118師和第120師1個團向溫井發起進攻,韓國第2團被擊敗,該團共3,100名士兵,約2,700人最終退回清川江,但2名美軍顧問被俘。

中共軍隊以優勢兵力攻擊韓國軍隊,卻未能吃掉對手,毛澤東深感失望,電令彭德懷,要利用被困部隊誘敵深入,徹底摧毀韓國軍隊。

中共第118師開始迂迴,試圖包圍正在撤退的韓國第7團,中共第119、120師同時設下了伏擊圈,但計劃落空,韓國第7團並未迅速撤退,沒有進入中共軍隊的伏擊位置。

韓國第6師第19團和韓國第8師第10團授命奪回溫井。中共前線指揮彭德懷見未能完成伏擊,轉而命令第119和第120師攻擊前往溫井的韓國2個團。10月28日夜,中共軍隊2個師在埋伏中擊退了韓國的2個團,韓國軍隊被迫後撤。

韓國第7團陷入孤立,10月29日向南撤離途中,遭遇中共軍隊第118師的伏擊,韓國875名軍官、3,552名士兵最終撤回,並未被中共軍隊吃掉,但1名美軍顧問被俘。

1950年10月19日,美軍F4U-4B「海盜」戰鬥機準備從菲律賓海號航母的甲板上起飛,執行朝鮮半島上空的任務。(美國海軍)
1950年10月19日,美軍F4U-4B「海盜」戰鬥機準備從菲律賓海號航母的甲板上起飛,執行朝鮮半島上空的任務。(美國海軍)

中共首次在朝鮮作戰未達目標

10月25日中共軍隊在朝鮮境內首次作戰,攻擊韓國軍隊,是正式介入韓戰的開始之日。中共軍隊面對現代化的美軍缺乏信心,於是毛澤東同意暫時避開美軍,先對韓國軍隊發動有限攻勢。

中共軍隊原計劃圍殲韓國1個師,在溫井地區策劃了多次伏擊戰,實際只圍住了韓國1個團,但最終未能擋住韓國軍隊的突圍。中共無法交代具體戰果,只好含混地稱,韓國第6師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同時沒有公開中共軍隊的傷亡情況。

中共軍隊在溫井戰鬥中未能達成目標,隨後又開始進攻雲山,再次選擇進攻韓國軍隊,但美、韓軍隊聯合作戰,中美軍隊首次在朝鮮戰場正式交鋒。#

(未完待續)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