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數據,直接駁斥了中共外交部聲稱日本安全狀況惡化、針對中國公民犯罪猖獗的說法,事實上近年來針對中國公民的刑事案件不增反減。與此同時,東京商家也向外媒表示,中國旅客減少,本地顧客反而更容易購物,「銷售額並未真正下滑」。
周五(11月21日),日本外務省引用警察廳(National Police Agency)的統計數據指出,今年1月至10月,在日本發生的針對中國公民的殺人、搶劫、縱火等重罪案件總數為28件,相較於去年同期間的35件,實際上有所下降。
外務省在聲明中補充,這些案件統計中,還包括了主要嫌疑人是中國公民的案件,換言之,中國人之間的犯罪行為也已經被計算在內。
日方強調,北京最近發布的聲明,暗示今年日本境內針對中國公民的刑事案件激增,旅日安全風險增加,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警察廳數據顯示 重罪案件總數下降
根據日本外務省公布的重罪案件數據,2025年前10個月中,針對中國國民的重罪案件總數為28件,低於2024年全年度的45件,也低於去年同期的35件。
若以類型細分,今年前十個月的案件包括7宗殺人案、21宗搶劫案、0宗縱火案,而去年同期則為14宗、18宗與3宗。
統計表格中,也列出了2023年的全年重罪案件,整體而言,案件數量呈現著下降的趨勢。
中共當局聲稱,發布旅遊警示是基於安全考慮。然而,警示發布的時機緊跟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之後。日本官員與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中共對日本的經濟脅迫。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時暗示,台灣一旦發生緊急狀況,日本可能會在集體自衛權的框架下採取行動。
隨後,中共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公開發表「要斬首日本首相」的戰狼言論,此舉不僅讓中日關係跌至谷底,也引起國際間高度關注。
日本在前首相安倍晉三領導下,於2016年實施相關法案,使日本得以在有限條件下行使「集體自衛權」。該法案不僅強化了日美同盟,也擴大了自衛隊在海外的行動範圍。此舉標誌著日本安保政策的一大轉折,從過往的專注防衛轉變為允許在「存亡危機事態」發生時,為保護盟友而行使武力。
自高市首相在發表台灣局勢相關言論以來,中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打擊日本經濟,包括發布旅遊警示和暫停從日本進口海產品。
針對中方措施,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小野田紀美(Kimi Onoda)直言:「對於稍有不滿就會立刻訴諸經濟脅迫的對象(國家)過度依賴,確實是一種風險。」
她表示:「這不僅對供應鏈構成風險,也對旅遊造成影響。」
中共旅遊警告有何影響?東京商家:銷售額並未下滑
中方的旅遊警示,對日本各地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尤其是部份對中國團客影響較深的地區,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不過,由於近幾年中國旅日習慣正在改變,加上它國旅客增加、本地客人更願意購物,總體衝擊可能並不顯著。
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資料,去年僅約12%的中國旅客是以團體方式赴日,遠低於2015年的近43%。因此,日本總體而言對中國團客的依賴正在降低。
上海的一家旅行社經理吳偉國(Wu Weiguo,音譯)對法新社表示:「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團體旅遊」,他有九成的客人要求退掉赴日行程。
不過,他認為,這場爭端不會阻止中國遊客對東京的嚮往。
「他們認為服務品質高、購物價格合理」,他說,「中國人仍會想去日本。」
日本國土交通大臣金子恭之告訴法新社,這並非「應該大驚小怪的事情」,他表示在中國旅客減少之後,其它國家來日旅客正在增加。
多家東京商家也告訴法新社,雖然中國顧客變少,但日本客人取而代之,銷售未受顯著衝擊。
在東京銀座區,一家在Instagram上頗受歡迎的烏冬麵館經理山本由紀(Yuki Yamamoto,音譯)表示,儘管平時該店排隊顧客中,約有半數是中國人,但自北京警告公民避免前往日本以來,她並未察覺銷售額有任何直接影響。
「我認為沒有出現任何突然的、劇烈的變化。當然,如果顧客減少,對店裏來說肯定是不利的。但日本顧客仍然經常光顧,所以我們不太擔心。」山本由紀說。
在東京開設珠寶店的伊藤椎名(Shiina Ito,音譯)也表示:「中國顧客變少後,日本客人反而更容易進店,我們的銷售額並未真正下滑。」#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