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運動鞋服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體育零售巨頭寶勝國際和滔搏國際正面臨大規模關店潮。兩家公司均是Nike、Adidas等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的重要代理商,但在品牌商DTC(直面消費者)戰略加速推進的情況下,傳統代理模式正受到嚴重衝擊。
寶勝、滔搏業績下滑 門店數量持續縮減
根據「寶勝國際」發布的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公司營業收入約184.5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8%;儘管毛利率從33.7%微增至34.2%,但店舖客流量下滑近三成,直接影響了銷售表現。截至2024年底,寶勝在大中華區共營運3,448家門店,較去年同期減少75家。
「滔搏國際」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根據其2025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財年營收130.55億元,同比下滑7.9%;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暴跌34.7%,至8.74億元。此外,滔搏的門店數量持續縮減,僅在2024年上半年就淨減少331家。
品牌自營渠道崛起 代理商陷入被動 自救難度大
近年來,運動品牌紛紛調整市場策略,優先發展直營渠道。Nike、Adidas等巨頭在核心商圈開設大型旗艦店,同時積極布局線上渠道,包括天貓旗艦店、自營小程序以及抖音直播間等。這一趨勢大大削弱了代理商的價格優勢,使其盈利模式受到挑戰。
例如,北京三里屯商圈的變化便是一個典型案例。Nike旗下Jordan品牌在此開設全球第四家World of Flight旗艦店,而FILA與lululemon也在此搶佔黃金地段。與此同時,運動品牌在Outlet園區加大自營折扣店布局,憑藉充足貨源和更具吸引力的折扣,搶走了大量原本屬於代理商的客流。
面對困境,寶勝和滔搏採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寶勝加大線上投入,推動天貓、抖音等平台的直播業務增長,以緩解線下關店帶來的衝擊。然而,儘管直播銷售額近幾年翻倍增長,其在整體銷售中的佔比仍不到三成,難以根本扭轉頹勢。
滔搏則選擇拓展品牌組合,增加HOKA、凱樂石和norda等戶外及小眾運動品牌,希望藉此分散風險。然而,這些新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仍有限,短期內難以填補Nike、Adidas業務萎縮帶來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運動品牌正重新評估與代理商的合作關係。Nike新任CEO希爾(Elliott Hill)上任後,便開始重新梳理銷售渠道,Adidas CEO古爾登(Bjørn Gulden)也在2024年下半年訪華期間強調,公司仍視經銷商為市場發展主軸。
儘管如此,代理商的生存空間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寶勝、滔搏等企業或需加速轉型,調整業務結構,以適應品牌直營與線上消費趨勢加速發展的行業環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