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星期港元拆息的跌幅相當不尋常 : 從5月初的高位超過3厘,最新一個月的銀行同業拆息已經跌至0.58厘,急跌了3.4厘。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見的,讓人奇怪為甚麼在聯繫匯率的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過去一段時間,大家留意到港、美息差通常最多在1厘左右,很少超過兩厘,但這次的息差卻拉大到3厘以上,可以說是聯繫匯率推行以來的首次出現。
這到底是因為港、美息差的運作出了問題,還是反映聯繫匯率機制的失靈?背後是否代表著香港經濟周期已不再與美國同步,我們是否還需要繼續存在聯繫匯率?而對一般小市民而言,拆息急跌令以H按做按揭的供樓負擔減少,這又是否有利樓市表現?
的確,拆息的急跌,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由於拆息的急跌,樓市貸款的還款負擔減輕,因為拆息跌穿了樓按封頂息率,H按實質供樓利率跌穿2厘關口,創下34個月的新低,揀H按比P按供樓可慳18%,如果是500萬以上的貸款,每月供款更是減少3、4千元,對供樓業主來說無疑是一個鬆一口氣的好情況,還有不少樓市分析師,包括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也表示這對樓市有利。
然而,對於一批高息定存的投資者來說,這個月可能會特別失落。因為銀行的拆息急跌,以致定期存款的利率幾乎全面失守1厘。3個月和6個月的定存利率也都全部跌破兩厘,過去2、3年大多數將資金置於定存的投資者,似乎失去了高息的保障。過去一段時間,一個月存款利率可能有3厘以上,更長年期的甚至有銀行優惠高達4厘以上,但現在因為同業拆息的急跌,銀行相應大幅減少定存優惠。
隨着供樓利息大降,地產及物業市場自然寄望出現小陽春。有大行率先唱好樓價,預期今年樓市將維持平穩,更調高未來兩年的樓價升幅至11%。
不過,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則在網誌中表示,拆息短期顯著下跌,反映聯滙機制下的正常市場行為和反應,惟套息交易會令港元走弱,拆息或會回升,甚至趨近美元的息率水平,警告拆息回升的時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更重要是利息只是影響樓市其中一個因素,目前供應過剩才是主宰樓市關鍵,以政府數據,未來3、4年可供出售一手供應仍然超逾10萬個,當中已落成未售出單位有約2.8萬個,需要20個月才能清空未售出的單位,在供應量仍然偏高下,樓市不大可能只因為拆息短暫下跌而有所改善。
而下一個問題是,究竟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急跌的原因是甚麼?其實,拆息急跌始於本月初,因為大量資金流入香港,金管局因此需要4次因港元匯率升強而發出兌換保證,推動銀行體系結餘在兩周內急升近1,300億,現在總結餘達到1,700億的水平,明顯反映資金流入的趨勢。
大量資金流入香港,客觀事實是這背後有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寧德時代的一次集資近400億,凍結了數千億的資金。此外,很多香港上市公司在半年內需要發放港元派息,因此也有龐大的資金需求。短期內這些因素也推高了港元的回價。金管局解釋這一現象是因為股相關的投資活動需求增加,但令人費解的是,儘管這麼多資金流入港股,升幅似乎與流入資金不成正比,目前恒指只回到23,000的水平,成交量也未見顯著上升。
除了寧德時代上市當日略有成交增加外,近期沒有顯著急升的現象。這背後是否反映了港元聯繫匯率下的套息活動出現了問題?根據聯繫匯率的機制,當資金流入香港,港元供應增加,理論上拆息會回落。因此,當香港銀行的拆息回落時,與美元的息差就會收窄。根據聯匯機制,理論上這應該觸發一個套息行為,資金應該將手頭的港元轉換成美元,以享受較高的利息。現時美元一個月的利率接近4厘,而香港的同業拆息已降至近0.6厘,即是有近3.5厘的巨大息差。
根據聯繫匯率的機制,港元和美元是對等貨幣沒有匯率風險,若大家相信聯繫匯率的話,理論上資金應該會將港元轉換成美元進行套息。然而,我們最近見到港元稍微回落,由以前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回落至中間7.8左右兌1美元,但拆息卻反常地持續回落。根據圖表顯示,過去10多年來,銀行同業拆息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急跌至0.6厘,這確實讓人驚訝。
2020年到21年間,港元的銀行同業拆息保持在低位,接近零息,但當時美元因為聯儲局因應疫情放寬了貨幣政策,重新啟動買債步伐,導致美元利率下降。因此,那時港元利率低企的背後,正是因為美元利率同時下跌,而這次在美國利率仍高企的情況下,港元卻出現急跌,背後似乎不單是季節性或短期因素,而可能是結構性變化。
拆息急跌這個不尋常的現象似乎表明美元與港元之間的資金流動出現問題。究竟是套息機制失靈了呢?似乎香港對美元的需求突然出現低迷。除了部份投資者仍希望在美元存款中追求高息之外,在商界似乎對持有美元的需求已不再強烈,這導致港美息差出現了變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有多少人需要將手上的港元換成美元?這反映了自1984年實施聯繫匯率以來,我們是否已經出現了對美元的需求微妙變化。當香港對美元的需求顯著減弱時,香港的利率似乎越來越接近內地的利率水平,過去兩周,中國人民銀行為了推動內地經濟,防範中美貿易戰引致的負面影響,同時減息及降準,低息環境已有形成,而香港的利率環境也日趨與內地相近,這實際上反映了中港經濟融合的進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港元聯繫匯率的需求還有多大?近幾年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無論是搭車、到茶餐廳或酒樓結算,都在使用人民幣,進一步形成一個大趨勢。甚至電子人民幣也在推廣中。可以說現在人民幣的地位幾乎等同於港元的法定貨幣,在香港人民幣的使用只會越來越廣泛。如果有一天人民幣真的成為了法定貨幣,無論是支付工資、交稅或發行債券,都可能轉為人民幣。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人民幣和港元成為香港的主要貨幣體系,未來港元對美元利率的掛鈎還有多大需求?◇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