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天主教小學位於鑽石山蒲崗村道學校村,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學校共設29班,小一有4班,小二至小六各5班。小一派位學額共有125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學校現時的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校訓為「在基督內,自強不息」。

與慈雲山天主教小學分享同一校訓的,是同區黃大仙下邨的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的前身正是黃大仙天主教小學上午校。當2002/03學年開始轉為全日制,下午校留在原址並保留原名,而上午校則遷往蒲崗村道學校村現址,並改名為「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學校操場放有學校主保聖人聖雲仙像。(鄺嘉仕提供)
學校操場放有學校主保聖人聖雲仙像。(鄺嘉仕提供)

學校有在 2003 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時任主教陳日樞機主持的揭幕碑。(鄺嘉仕提供)
學校有在 2003 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時任主教陳日樞機主持的揭幕碑。(鄺嘉仕提供)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的基本資料已於2022年6月介紹過。兩校的辦學團體同為天主教香港教區。當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於1962年2月開學時,上午校僅有一、二年級各六班;同年9月下午校開學後,上下午校合共已辦有小一至小六共48班。當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於2002年9月開學時,是蒲崗村道學校村首批進駐的學校之一,擁有標準千禧校舍設施,包括30間課室及特別室,佔地約1萬平方米,環境與設施均較原校址有所提升。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歷史牆,介紹1962年的上午校。(鄺嘉仕提供)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歷史牆,介紹1962年的上午校。(鄺嘉仕提供)

蒲崗村道學校村是香港現時唯一的大型學校村,佔地共37,500平方米,現設有3所小學、1所中學及1所非牟利私立中小學。建立學校村的目的,是希望各校能共享資源。除各自的校舍及籃球場空間外,校村內亦設有共享設施,包括中央足球場及跑道、有蓋籃球場、跳遠沙池、更衣室、中央花園和停車場等。各校亦協調上下課時間,以避免道路擠塞。

學校雨天操場。(鄺嘉仕提供)
學校雨天操場。(鄺嘉仕提供)

本文出現的地名包括黃大仙、鑽石山、蒲崗村(道)及慈雲山。究竟這些地方的位置如何?慈雲山是否最合適用作學校命名?黃大仙現時是18個行政分區之一,範圍最大。鑽石山應指由蒲崗村道及龍翔道環抱的山頭,山頂位置大約在現今蒲崗村道公園的露天劇場一帶。而蒲崗則應為現今彩虹道遊樂場(即前啟德遊樂場)的位置,其村落位於南側,現時的蒲崗村道正是沿著該村落而建。至於慈雲山,早於19世紀的地圖上已有記錄,英文名「Temple Hill」應源於沙田坳的水月宮,標示位於吊草岩與沙田坳之間的山體。不過自1963年香港政府發展慈雲山邨後,慈雲山的範圍逐漸南移至住宅區。現時在慈雲山行政分區中,最南位置大約落在蒲崗村道以北的慈雲山(南)巴士站至慈雲山(南區)社區中心一帶。因此若以鑽石山或蒲崗村道命名學校村內的學校,或許更為恰當。

在學校村內的學校各自擁有自己的籃球場範圍。(鄺嘉仕提供)
在學校村內的學校各自擁有自己的籃球場範圍。(鄺嘉仕提供)

近年,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曾於學期初、12月初及學期尾等不同日子,舉辦「開放日」或「幼小銜接活動」,讓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子女預先報名參加。當日內容包括學校及課程介紹、課外活動、小一銜接及學生支援說明。同時,小朋友亦可單獨或與家長一起參加體驗課與工作坊,例如小手工、月球燈、小夜燈及紮染製作等藝術活動。學校過去亦安排學生表演才藝,包括英語布偶劇、英語集誦、體育舞進階及節奏樂等。

在各學校中,亦會共同分享中間的籃球場及跑道,以及其他公用設施。(鄺嘉仕提供)
在各學校中,亦會共同分享中間的籃球場及跑道,以及其他公用設施。(鄺嘉仕提供)

在2022年12月,慈雲山天主教小學以原黃大仙天主教小學上午校的創校年份1962年計算,舉辦了「鑽禧校慶開放日暨嘉年華」,開放予家長、學生及公眾人士參與。當日活動由操場揭幕儀式展開,並於操場後方、一樓、禮堂及STEAM房設置遊戲攤位及工作坊,包括STEAM編程及無人機操作等。各課室亦舉行不同科目的介紹及學生作品展覽。地下操場內外的打卡位,更成為參加者爭相拍照留念的熱點。@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