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攝到一顆年輕恆星與其行星形成盤,猶如一隻巨大的蝴蝶在宇宙中翩翩起舞。

韋伯太空望遠鏡於8月29日在「本月圖片」(Picture of the Month)欄目中公布了這張圖片。它呈現了IRAS 04302+2247這顆原恆星(protostar,處於恆星形成初期階段的天體)與其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行星誕生區域)的繽紛景象。

IRAS 04302+2247位於金牛座(Taurus)恆星形成區域內的一片暗雲中,距離地球約525光年。藉由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可以研究類似這樣的原行星盤內塵埃顆粒的性質和生長情況,進而揭示行星形成的早期階段。

在銀河系各處的恆星形成區域中,年輕恆星正在巨大的冷氣體雲中形成。隨著這些恆星的成長,它們周圍的氣體聚集在狹窄、布滿塵埃的原行星盤中。這為行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研究人員對遙遠原行星盤的觀測,有助於了解在大約45億年前的太陽系中的太陽、地球和其它行星在形成時發生了甚麼事。

在環繞IRAS 04302+2247的原行星盤中,可能有行星正在形成。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顯示,這個原行星盤的直徑為650億公里,是太陽系直徑的幾倍。

從該望遠鏡的角度來看,IRAS 04302+2247的原行星盤呈側向,因此我們看到它是一條狹窄的暗線,由塵埃氣體組成,遮擋了該恆星中央正在發出的光線。這些塵埃氣體是行星形成的燃料,為年輕行星的生長和質量累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如果從正面看,原行星盤可能呈現各種結構,例如環狀或螺旋狀。這些結構可能是正在塵埃盤中穿行的年幼行星的跡象,也可能是與行星無關的現象,例如塵埃顆粒受困的區域。

而IRAS 04302+2247的原行星盤的側面圖顯示的是垂直結構,包括塵埃盤的厚度。塵埃顆粒遷移到行星盤的中央平面將有利於行星的形成。行星盤的厚度是衡量此過程效率的標準。

該行星盤兩側的兩個薄紗狀星雲是反射星雲,由原恆星中央發出的光線經由星雲物質反射而照亮。由於這兩個反射星雲的外觀像蝴蝶的翅膀,IRAS 04302+2247被暱稱為「蝴蝶星」(Butterfly Star)。

這張圖片融合了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和中紅外儀器(MIRI)的紅外光觀測資料以及NASA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光學資料。這些強大的設備在不同波長下共同描繪出一個行星誕生地的迷人景致。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道,去年發表在《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一項研究指出,這隻「蝴蝶」的亮度會發生變化,這意味著IRAS 04302+2247的原行星盤可能發生了扭曲或錯位。這讓我們得以一窺數十億年前太陽系被塑造的過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