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7日)發表《施政報告》,香港勞權監察其後發聲明批評,政府在勞工政策上的篇幅有限,對工人關注的外勞輸入問題回應不足,並質疑延長檢討期將進一步影響本地工人就業。
聲明指出,政府去年9月推行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原先承諾兩年後檢討,但最新《施政報告》改為由首批外勞來港日期起計,並延至明年上半年才公布檢討結果。團體估算,若以現時每月約3,000人獲批計算,延長9個月或令額外約2.7萬名外勞獲批,加上已批核但尚未到港人數,總數可能增至約6萬人,恐進一步擠壓本地就業市場。
團體又指,政府提出的優化措施屬「小修小補」,例如規定外勞與本地人手比例,批評實施時間過遲,且僅適用於侍應及初級廚師等職位,未有涵蓋建造及零售等受影響行業。計劃實施後至今已批出11,725名侍應生以及8,648初級廚師,政府未有交代已批的外勞申請是否須符合以上人手比例規定,及有何補救措施。
政府統計處周二(16日)公布最新失業數據,失業人數已衝破150,000人,多個大量輸入外勞的行業。香港勞權監察指,過去兩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升幅驚人,數據已清楚顯示,盲目輸入外勞已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重申政府當務之急是即時叫停輸入外勞計劃。
香港勞權監察又提到,《施政報告》對結業、裁員潮下支援失業人士的措施同樣欠奉,報告僅提到再培訓局年底前會敲定全新工作計劃,初步方向會制訂以技能為本的培訓框架,亦會為失業率較高的行業提供專門的再培訓支援,但未有具體內容。報告亦有提及改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但同樣未有具體細節,後者連時間表也欠奉。
此外,,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上月在電台節目中指出,本港經濟欠佳,多間食肆、集團式餐廳及酒樓結業,已釋放大量人力資源,暫時沒有必要再輸入新外勞。他解釋,近期餐飲業生意受多項因素影響下跌,一間酒樓結業即影響100名員工失業。
對於餐飲業失業率由6%升至6.4%,黃家和指0.4%升幅相當於約8,000人失業,憂慮他們難以短期內找到新工作。他建議勞工處重新審視已批外勞名額,因業界反映經濟不理想,輸入外勞無助業務,甚至不排除進一步收縮或結業。黃家和強調,以本地勞工優先,政府可考慮暫緩新申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