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四個周四,是美國感恩節,對美國人來說,是一年之中最重要、也最具情感重量的節日。每到這個時候,整個國家彷彿同時啟動了一場大規模而有秩序的遷徙:州際公路車龍不息,機場人潮洶湧,人人朝著同一個方向奔赴——回家。回家,對美國人而言,不僅是一段距離的跨越,更是一種確定感:確定有人等候,確定有一張餐桌,確定有一個可以安放靈魂與疲憊的所在。

歸途:感恩節與異鄉尋家

40年前的1985年,我亦曾置身這股歸途洪流之中。那一年,我仍是國際學生,駕著一輛以650美元購入的二手福特汽車Ford Granada,在美國中西部的Illinois(伊利諾州)與Indiana(印第安納州)之間往返,探訪朋友。名義上是感恩節走親訪友,實際上,在無盡的高速公路與漫長的黑夜裏,我更像是在異鄉駕著車,不斷追問一個比學業、前途與金錢更根本的問題——「家,在何方?」

那是一個仍然深信人生可以循序推進的年代。夜色覆蓋著筆直而無盡的公路,收音機傳來交通消息與音樂節目,油站的燈光帶著一種微弱卻真實的溫暖。那時沒有即時股價、沒有手機訊息、沒有全球同步的焦慮。我相信,只要努力讀書、工作、儲蓄、投資,人生自然會沿著一條合理而穩妥的軌道前行。回家的方向,是清楚的;明天的模樣,彷彿也是可以預期的。

AI 熱潮與「可預測」的幻象

40年後,世界卻已換上另一副節奏。人工智能席捲全球金融市場,演算法主導交易,資金以毫秒為單位奔流。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日夜追逐Dow Jones、NYSE與Nasdaq的升跌節奏。AI 與晶片概念成為新一輪投機熱潮的核心,Nvidia與Palantir的名字被反覆吟誦。人們押注波動、追逐趨勢,以為只要站在「正確的一方」,便可以換取確定性的回報。

同樣是在感恩節周末,美國依然重現40年前的景象:高速公路尾燈如紅色長河,機場顯示板不斷刷新延誤與起飛時間。只是,今天的人們在奔赴歸途的同時,目光卻不斷停留在手機螢幕上,查看帳戶餘額與即時行情。回家,成為一半肉身的遷徙,一半精神的分散。人,走得比從前更快,卻似乎更難真正抵達「家」這兩個字。

焚風:港人痛失家與生命的真相

端現實。香港大埔宏福邨——發生極其慘烈的人為火災。這個原本居住超過五千名居民的屋邨,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與廢墟:災情嚴重,多人傷亡,數千住戶受影響,一然而,就在世界一端被「回家」的溫度包圍之時,世界的另一端,卻正承受著「港人痛失家」的極夜之間無家可歸。至今,55人確認罹難,超過270人仍然失蹤。這些並非冷冰冰的統計,而是一個又一個原本正在廚房煮飯、在睡房安眠、在客廳看電視、準備迎接明天的生命。

當美國人趕著回家,在火雞與南瓜批前彼此祝福、感恩團圓;香港卻有人在醫院走廊與瓦礫堆旁,顫抖等候搜救結果。當一邊是歸途的確定,另一邊卻是家園的瞬間崩塌;當一邊是節日的溫度,另一邊卻是生死之間的寒意。這種同時並存的畫面,是這個時代最殘酷、也最真實的隱喻。

投資世界教人「順勢而行」,彷彿只要緊貼風向,便可避開一切風險;卻極少提醒人,風向本身亦可能在毫無預警之下驟然逆轉。市場的跌宕,可以用技術分析解釋;資產的虧損,可以用倉位管理修復;然而,生命一旦消逝,家園一旦焚燬,便再沒有「下一個交易日」。宏福苑的災難冷冷拆穿了人類對「可預測性」的迷信——我們可以精密計算風險,卻永遠無法封印意外。

40年前,我在中西部黑夜的公路上尋找的是歸屬與身份;40年後,香港宏福苑的居民卻在現實中失去了歸屬最具體的形態——牆、門、床與熟悉的門牌。對我而言,那是一段精神上的流浪;對他們而言,卻是真實而殘酷的流離失所。

我們活在一個極度迷信預測的年代。經濟學家預測利率,分析師預測盈利,基金經理預測板塊輪動,科技公司甚至嘗試用人工智能預測人心。然而,每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都在提醒:真正主宰命運的,往往不是那些被反覆演算的數據,而是制度是否可靠、責任是否被承擔、疏忽是否被縱容。

「風往何方,我們卻不知道明天在何方。」這既是市場的寫照,更是人生的本質。人類愈追求掌控,愈容易在失控的瞬間感到震撼。科技讓我們更快,資本讓我們更大,卻從來沒有令生命更不脆弱。系統愈複雜,一旦出錯,其後果往往愈難承受。

感恩節原是提醒人心存感謝的日子:感謝仍然活著,感謝仍有家可歸,感謝仍能在餐桌前與所愛之人相聚。但在宏福苑的灰燼之中,「感恩」變成一種極其沉重的情緒。對倖存者而言,也許只能感謝自己仍然能呼吸;對失去至親的人而言,「明天」本身已成為一個無法承受的詞。

40年前,我在異鄉公路上對未來滿懷盼望;40年後,我在螢幕前目睹市場狂熱與港人痛失家園同時上演,心中卻只剩下一份深層的不安。人生是否真的可以被規劃?明天是否真的可以被預測?宏福苑的一場火,已給出最沉痛的哲學答案——生命,本質上既脆弱,也不可預期。

美國人仍在感恩節歸途之上,我亦仍然記得40年前那段孤獨卻充滿期待的旅程;只是今天,我所思念的「家」,已不再只是個人的落腳點,而是一整座正在受創的城市。市場可以繼續波動,科技可以繼續狂飆,世界也必然繼續向前;但願在這一切喧囂與速度之中,我們仍然記得——在風往不定、明日未卜之時,最值得我們珍惜與守護的,始終只是生命本身,以及那一個讓人可以平安回去的家。◇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