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死因研訊今日(27日)進入第16日。多名前海事處驗船員出庭作供,披露1996至2001年間「南丫四號」驗船期間,未有發現舵機房與油箱房之間缺乏水密門,原因包括檢查屬「被動性質」、圖則標示不一致,以及驗船程序未要求全面重查過往項目。家屬代表質疑海事處驗船制度存在重大漏洞,未能發現船體結構致命缺陷。

圖則標示艙壁為水密未引起注意 驗船員稱毋須覆查所有項目

曾於1996年為「南丫四號」進行初次驗船的海事處前總驗船督察歐陽俊德供稱,當時未曾進入日用油缸房,亦無檢查該處有否安裝水密門。他解釋驗船工作屬「被動性質」,若船廠無主動要求檢查,海事處一般不會自行安排;亦指驗船員若未發現問題,不會在文件中作紀錄,導致後續人員無從跟進。

歐陽又承認,船體圖則左下方標示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有通道,右上角卻標示該處為水密艙壁(WTBHD),兩者矛盾。他稱「正常手法」應向船廠或設計方查詢,但未說明當時是否有這樣處理。他補充,當年驗船並無要求覆查整份清單,最終驗船只會跟進過往備註項目,「唔會每次都重新run一次,根本冇可能做到(不會每次都從頭檢查,根本沒有可能做到)」。

另一位曾於1999年及2001年為「南丫四號」驗船的前高級驗船督察王文偉供稱,檢查重點為觀察艙內有否生銹或變形,當時「不會無端端去懷疑」艙間應有水密門。他承認,當年並無查看船體圖則。家屬代表譚俊傑質疑,1999年屬四年檢,根據當時《1995年指引》,應查看外板展開圖,圖中清楚標明相關艙壁為水密艙壁,「如果你真的看過圖,一定知道有問題」,批評王的說法屬「無根據假設」。

家屬代表大律師譚俊傑指,1999年南丫四號是進行四年檢,王理應要檢驗艙壁厚度,又問王當時有否閱讀此圖則,王指「有機會」,但不記得。王文偉其後在海事處代表提問下確認,該次年驗南丫四號船齡僅3年,根據海事處指引,船齡達8年以上的船隻才需測試船殼厚度,故當時毋須進行鋼板厚度測試,「更加不需要看(圖則)」。

中國建造船體由船級社檢查 海事處僅作有限覆查

研訊透露,當年「南丫四號」船體在大陸建造,由中國船級社負責內部結構檢查,海事處僅作有限覆查。前首席驗船主任黃志堅曾供稱,海事處不會重複檢查已由船級社驗證部分,但歐陽俊德2014年供詞顯示,海事處亦需檢查「shell and bulkhead」項目,即包括水密艙壁。他昨於庭上確認該說法屬實。

譚俊傑總結指,多名驗船員多年來均未有察覺艙間缺乏水密門,即使圖則已清晰標示為水密艙壁,反映制度性失效。他直言:「如果海事處個制度係 work嘅,根本唔可能十幾年冇人發現。(如果海事處的制度是有效的,根本不可能十幾年沒有人發現)」並指「一日冇人發現,就一日唔會有人」。@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