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周一(11月24日)宣布,美國將終止緬甸公民的臨時保護身份(TPS),約3,000名暫居美國的緬甸公民須在2026年1月26日前返回緬甸。
諾姆在聲明中表示:「緬甸局勢已改善至足以讓緬甸公民安全返回,因此我們將終止臨時保護身份。緬甸在治理與穩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結束國家緊急狀態、規劃自由公正的選舉、達成停火協議,以及改善地方治理,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促進國家民族和解。」
諾姆在參考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對緬甸局勢的審查,並與國務院協商後,認定緬甸的情況已不再符合獲得臨時保護身份的條件。
諾姆還認定,允許緬甸公民暫時留在美國不符合國家利益,因此建議緬甸公民使用「CBP Home」應用程式主動申報離境情況。
美國給予緬甸公民的臨時保護身份將於11月25日到期,並提供60天過渡期,使他們可在明年1月底前返回國家。
現居住在美國的緬甸公民最初於2021年3月獲得臨時保護身份,允許他們在美國居留和工作。前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於2024年3月延長該身份18個月,認定當時緬甸局勢仍不適合他們返回。
人權團體質疑緬甸軍政衝突仍未止
然而,美國終止臨時保護身份的決定遭到部份團體批評,其中包括專門調查並報道人權侵害的非牟利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該組織指出,緬甸政府規劃的選舉存在舞弊問題,且軍方暴行與對平民的攻擊仍未減少。
11月19日,美國共同提案了一項聯合國決議,聲明緬甸軍政府仍持續參與內戰。美方同時指出,該政權對公民實施暴行,包括拘禁、施暴政治異見人士、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實施性暴力等侵犯人權行為。
總部位於紐約的非黨派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表示,緬甸自1948年從英國獨立以來,一直飽受軍事統治、內戰、治理不善及廣泛貧困的困擾。
緬甸總人口約5,500萬,該國西北部與印度及孟加拉接壤,東北與中國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老撾及泰國相鄰。
BBC去年的調查顯示,自2021年政變以來,緬甸軍政府仍控制該國約21%的領土,叛軍和各族武裝力量則控制約42%的地區。#
原文:US Ends Temporary Protected Status for Nationals of Burm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