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公布規管網約車方案,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2日)在有線新聞節目中透露,計劃今年第3季把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未來網約車牌照簽發制度將較為簡化,不希望出現二手或競標市場,並有細節防止租車業務出現。她又指規定司機須為車主和設車齡上限可有助監管,網約車車輛數量不設「硬指標」或「硬限制」,以免影響市場運作。
陳美寶稱,在香港公共交通生態系統中,點對點服務過去主要依靠的士,約佔公共交通服務總旅程的6%。然而,在過去11年,自從首個網約車平台在香港開始運作,香港的趨勢與其它國際大都市相仿,越來越多市民在選擇點對點服務時,期望有簡單便捷的叫車平台。因此,當局希望在規管網約車平台的框架實施後,能讓市民未來叫車時同樣方便,但最重要的是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確保服務安全及有保障,並讓市民擁有選擇。
她認為,指定車主作為司機、限制車齡是網約車框架的基本要求,有助於網約車平台進行盡職審查時掌握情況,並能監督上線提供服務的司機。關於司機及車輛的許可證費用,當局希望不會設定過於嚴苛的水平,以免阻礙有意加入的人士的意願。
當局建議網約車須購買商業車輛的第三者保險,目前的士相關保險每年需6至7萬元,有網約車司機認為費用過高。陳表示已與保險業監管局及保險業協會商討,相信會有合適的保險產品,可透過平台數據了解司機的服務特性,例如服務時數長短不一,提供靈活的保險產品,確保保費不會過高,從而影響有意參與者的興趣。
政府文件指,上海、深圳及澳洲的網約車比例均高於的士,陳回應稱,當局將來規定的比例並非硬性,因為有些地區初期並未對車輛數量設限,導致車輛數量無限增長。當局會動態規劃網約車數量,不會一開始就設定過高的目標;若政府設定硬性指標或限制,可能影響市場運作,因此會謹慎平衡各方因素。
當局需考慮市民在選擇不同服務時是否感到方便快捷;同時要兼顧公共交通系統中各類持份者,例如鐵路、專營巴士、小巴等,因為他們也提供不同的服務份額;還需考慮當前道路的承載能力,特別是繁忙時段的主幹道及隧道情況。她強調,政府以公共交通優先為原則,因此在這些方面需謹慎權衡。@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